以下這篇文章,是寫給台灣棒球維基館的諸位編輯者們看的,主要是提供個人的一些小小見解。關於最近的一些爭議事件,小弟我也有些小看法,如鯁在喉、不得不一抒拙見,而有此文。


  近日來的台灣棒球維基館裡,關於「整體戰力表」的問題,大家討論的沸沸揚揚、好不熱鬧,總覺得大家對於棒球的熱情,並不會因為寒冷的天氣而有所稍減,確實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。只是,在公說公有理、婆說婆有理的激烈討論中,大家似乎都忘了,維基之所以能夠成為可供信賴的資料庫,是建立於維基所收納的資料,必須符合維基的三大政策:「非原創性的研究、中立的觀點、可供查證的內容」這三項最重要的要素。


  從這次因「整體戰力表」所引發的爭議,我先來舉個例子與諸位聊聊好了。假設某甲認為有一位球員打擊率高達.305,因而給了他「A」的評價;但某乙卻認為該球員打擊率未達.333,只能給他「B」的評價。但某甲卻反駁:打擊率.333以上應該已經是「A+」的標準了,所以堅持給該球員「A」的等級評價。自此,兩人堅持己見、互不相讓,展開了漫無止境的編輯戰…


  我想,類似這樣的例子,無論在維基百科或是台灣棒球維基館,應該都是屢見不鮮的場景吧!


  姑且不論孰是孰非,從維基的三大基本政策來看,首先我們必須考慮,類似「整體戰力表」這樣的資料,是否屬於原創性的研究?畢竟原創性的東西很多都還處於期待被社會大眾廣為接受的階段,本身就具有極大爭議。對於容易引發爭議的東西,放在維基想要引發多數人的接受與共鳴,本來就是極其困難的,這是原創者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。


  其次,我們來看看「整體戰力表」是否具備中立性的觀點?就像前面提到的例子,不難看出每個人心中自有一把尺,但標準卻是不盡相同的。就像有人覺得打擊率.300以上就夠棒的了,但也會有人認為打擊率要到.333以上才算很棒。試問,這樣的標準何在?而且既然已經有了現成的數據可供參考,又何須畫蛇添足、自找苦吃?更何況在這種無法取得大多數人認同並廣為接受的分級標準裡,見解難免流於主觀,其中立性自然是備受質疑的。


  此外,畢竟球員能力的增減,與成熟度的演進或年齡的增長都有密切相關,粗略的以級別分類並不是一個客觀且長時間固定的數據資料,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變動,放在維基的價值其實並不大。而且這對於因傷而導致出賽場次較少的球員,由於上場累積數據偏低,也未能公平呈現數據的超然性,有其統計上的盲點。所以「整體戰力表」是可供查證的內容嗎?我想大多數人應該也不會這麼認為吧!


  在此我必須提醒諸君,根據近年來我在基層棒壇長期的觀察、接觸與瞭解,台灣棒球維基館的內容對於許多棒壇人士來講,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資料網站。截至目前為止,我還沒有看過任何一個台灣棒球網站的全面性與完整度,能夠高於台灣棒球維基館的。由於這是一個被許多讀者、評論者、球迷、球員、教練、或相關從業人員當做重要參考資料來源的網站,所以各位在進行內容編輯時,請務必力求謹慎與客觀。請大家不要忘了,你們是在幫台灣的棒球做記錄、寫歷史;這樣的任務,是極其神聖與嚴肅的,請諸君不要忽視自己對台灣棒球的貢獻。但如果您的編輯的內容不夠審慎嚴謹,甚至流於主觀意識,將會使台灣棒球維基館喪失長久以來辛苦維持的公信力,這點請在電腦鍵盤上辛勤敲擊的各位,務必三思呀!


  【文:幻象兩千撰寫/圖:引用自台灣棒球維基館首頁畫面】
   All Rights Reserved by Mirage-2000's Secret Base
 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aiwanbaseb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