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這次的洲際盃,是史上第一次在亞洲國家舉行,共有中華、日本、南韓、菲律賓、義大利、荷蘭、古巴、澳洲等八隊參賽。負責承辦的台中市,為了承辦這項比賽,特別趕工興建新的棒球場,做為洲際盃棒球賽的比賽場地之一。在全力趕工、工期一再延宕之下,終於在日前獲得國際棒球總會勘察通過。昨天,這個棒球場終於完工啟用了,並由台中市胡志強市長宣布更名為「洲際棒球場」。看到了這個消息,有些想法在我心中,實在不吐不快。
關於「洲際棒球場」這樣的名稱,我其實是很有意見的。這個棒球場的原定名稱是「台中國際棒球場」,胡志強市長則為了紀念承辦洲際盃,因而決定改為「洲際棒球場」。如果這樣的說法可以說得通的話,那麼五年前曾經承辦世界盃棒球賽的天母、新莊、嘉義市、澄清湖等四座球場,是不是也應該改名為「世界棒球場」呢?畢竟世界盃對國際棒壇的重要性,遠高於洲際盃;而且洲際盃雖然是國際公認的正式棒球賽,不過卻是屬於邀請賽的性質,主辦國甚至有決定邀請哪個國家代表隊參賽的權利,與世界盃必須透過五大洲的地區選拔賽,產生參賽國名單有很大的不同。因此,台中市政府有必要如此夜郎自大嗎?
再來看看全世界舉辦過洲際盃的棒球場,從來就沒有任何一個棒球場因此而改名為「洲際棒球場」的前例。全世界以賽事名稱為名的棒球場,僅有歷屆舉辦過奧運會的球場,才會有這樣的名稱;而洲際盃不但遠不如世界盃,更是和奧運相差十萬八千里,命名為「洲際棒球場」,讓我感到非常不倫不類。
而此屆洲際盃棒球賽參賽的八支球隊中,亞洲球隊就有四個,佔掉了半數名額;實力不是很強的歐洲球隊,也佔了四分之一的名額,反而以實力堅強著稱的美洲球隊,卻僅僅只有古巴參賽,這恐怕也是歷屆首見的怪現象。邀請的外隊實力不強,最明顯影響到的,就是比賽的精采度。就算中華隊在這樣的比賽中獲得了冠軍,也會讓人感到代表性不足,甚至還不如五年前世界盃的季軍。
雖說因為美國隊臨時抽腿宣布不參賽,所以才臨時遞補菲律賓參加,成為亞洲有四支球隊參賽的現況;但我個人認為,為何不遞補同屬美洲的加拿大、墨西哥、甚至與台灣友好的多明尼加參賽呢?諸君別忘了,即將於後年年初在台灣舉辦的奧運資格賽,加拿大、墨西哥兩隊將來都會是中華隊的對手,台灣以舉辦國際賽的地利之便,邀請這些球隊參賽,可以儘早瞭解這些球隊的戰術、戰法與實力,以做為未來中華隊徵召國手、調整戰術的依據,何樂不為;邀請首度參賽的菲律賓臨時遞補,不但一點意義也沒有,而且也無法增加比賽精采度,實在令人感到失望。
如果是為了讓中華隊國手增加國際賽經驗的觀點來看,我倒認為早已經取得奧運參賽資格的美國、古巴、中國這三隊,其實可以不必邀請他們參加這屆的洲際盃。除了中華、日本、南韓這三支固定的亞洲強隊,以及義大利、荷蘭兩支歐洲的傳統勁旅之外,無論如何都應該極力邀請美洲的加拿大、墨西哥兩支球隊參賽,另外還有上屆奧運會曾經敗在中華隊手下,最後卻奪下奧運銀牌的澳洲隊。畢竟中華隊當前最重要的目標,不就是為了獲得北京奧運的參賽資格嗎?在後年年初的奧運資格賽,這些球隊都將會是中華隊的勁敵,如果可以趁著主辦洲際盃的機會,儘早瞭解對手的實力,難道不是美事一樁嗎?
我認為承辦國際棒球比賽,絕對不可以只是為了比賽而比賽,而是應該在比賽中,獲得一些對台灣棒球發展有利的、有參考價值的資訊與經驗,才是身為地主隊承辦國際賽最大的意義。但在這次台中承辦的洲際盃,我只看到了急就章興建完成的場地、實力不強的外隊名單,同樣身為球迷的各位,難道不會覺得失望嗎? 【幻象兩千】